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邀请学术报告 >> 2016 >> 正文

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学习心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3级研究生解伊瑞雯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16-04-12 00:00:00    浏览次数:

2014年6月,我有幸参与了我校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以下简称生态中心)的联合培养项目,于7月开始在生态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修。生态中心始建于1975年,前身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其主要以“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主题,发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三大学科的综合优势,是目前中国环境领域为数不多的前沿研究机构之一。能到这里进行研究和学习,是我作为一名环境类专业学生的莫大荣耀。


我交换研修期间所在的实验室是隶属于生态中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导师刘会娟研究员的指导下,对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源水进行处理研究。该实验室目标是面向国家解决水环境污染和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的重大需求和国际水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前沿,深入探索天然水体和水处理过程中水质转化的基本规律,发展水处理高新技术,建立并完善环境水质学的学科体系,为我国环境水污染领域培养高级科技创新人才并提供自主创新的平台。我于交换期间主要从事的研究课题为利用新型的水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结合其他水处理工艺(例如吸附、混凝等)对受到轻微污染的水源水体进行更为高效的处理。


在这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中,能体会到的其实很多。在这个实验室,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每个人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条例培训,以此来确保学生实验时的人身安全。在做实验的日子里,实验室实行指纹签到制度,从而使得个人更规律的进行作息时间安排;与此同时实验室还实行了个人责任制,参与实验的学生均有负责管理、清扫指定的实验区域及实验仪器等,大大提高整个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实验室气氛十分和谐,大家都能做到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每两周,每个导师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开组会,通过学生们的工作汇报,对各个学生这段时间以来所做的实验内容以及结果分析进行较为细致的了解并最终结合各个学生的不同状况共同讨论出更切实际的实验计划。这不仅大大督促了学生的主动性,也让其他的学生在参与讨论的同时提出观点、发现差距,获得更丰富的学习成果。


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样一个高度的平台,有所涉及的学术活动也是多如牛毛。期间,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次中大型学术活动。一次是2014年度的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年会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并促进电子显微学的应用、发展和交流。会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先进电子显微学的研发及应用进行了详尽的报告,使得我们这些领域之外的人对其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次,则是于2015年8月,美国耶鲁大学Menachem Elimelech院士来组所做的学术报告——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应用。整个报告持续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且通俗易懂。不仅让我们一睹了发达国家环境领域汇报的风采,还为我们今后的科研方向提供了明确的风向标。这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学术活动给我们学生带来的是学术上的视野开阔、意味深长的研究交流和引人思考的科研未来。

关闭

联系方法: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街319号    电话:0773-3693255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电话:0773-5846143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市辅星路9号   电话:0773-5839747